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春风十里扬州路(一) (第1/2页)
从浙江调回江苏已经是两年后了,再度站在昆剧院门口,尹栎有点恍惚,好像只是刚结束调休,她又站在那块“雅乐清音”的匾下面了。 走过镜湖边的长廊,湖中水榭上那方桌案似乎都没挪过地方,烈日之下,波光粼粼,曾经也是这样的夏日,夜晚时有鲤鱼争相跃出水面,苏昆别具风雅,办了个夏至清曲会。 那晚她被排的节目是新近学的曲子,《玉簪记》琴挑一折里的一支朝元歌,顶适合夏日的曲目,清雅又温润。 一曲唱罢,笛师同水榭里众人都意犹未尽,原本她是有搭档的,只是出省演出回程堵在了路上,临时请了假。 依稀记得那天操笛的是陈老师,他一向散漫得很,来得最晚但绝不误了正事,当时不明就里照着谱子往下吹。 后一段已是戏里潘必正的唱词,“更声漏声,独坐谁相问?”尹栎想着词,这两句已轻快地被掠过。 众人已不觉按板自唱,没在意这个手足无措的小姑娘。 这时候顾成阙被推出来,他笑得弯了腰,下意识谦让着说“我长久不上台了”。 那年梁蔚老师还是院长,她是个心直口快的,又在戏校里带过顾成阙几年,最知道他曾经多是个做演员的料,笑着又推了推他,夹杂着方言催促着“今朝不能让你白看的,也要出点力的啊是?” 顾成阙走到正中,半个身子贴着她的背,转头喊沉浸在曲子里的陈老师,“陈老师笛子要吹慢点的,我怕是不记得词了。” “不好在学生面前出丑的,是不是啦尹尹?”梁老师转头对她说。 尹栎愣了神,感觉到他虚搂着自己的腰换了个位置,双手在她面前一落,俨然循着谱子已经进了曲。 “翡翠衾寒,芙蓉月印。” 顾成阙在戏校时教曲,就把“月”字顿得极清楚,他的声音又温润得很,听来也不突兀,而那天这半秒的停顿好似被定格良久,尹栎余光里是他的侧脸,随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,则是七月中旬一轮将满的明月。 周遭都是风吹碎了的云,看不见什么星星,只一轮月亮把这方水上亭台照得朦胧半明。 唱到最后,都醉得意兴阑珊,尹栎恹恹地倚在栏杆上,随手从桌上拿了块糕点,掰碎了往湖里扔。 几个老演员起了兴正在上面反串唱越剧,带着昆腔拉长了尾音,逗得众人又笑起来。 顾成阙展了折扇,也转身和她靠在一起,看湖面下聚集的鱼群。 他学着梁老师的叫法,轻声喊了句“尹尹”,银辉洒在他侧脸上,左眼在阴影里显得明亮又温柔,里面印着湖上波光和尹栎微红的脸。 没开窍的小姑娘心如擂鼓,把半张脸埋在手臂里,垂着眼翁声道“顾老师”。 顾成阙舒展开眉头,用扇子遮住两人的头,抬起她的下巴轻轻啄了啄她的唇,轻柔得好像柳枝拂过水面。 那时候无事烦心,尹栎刚从武旦转成闺门旦不到一年,没有什么闯出一番天地的心思,也不知道何为禁忌。 他们不知道多少次在阴影中亲吻到迷离双眼,转身又在聚光灯下冷静相对。 如今她又对着这方水榭,七月的骄阳把她的影子打在脚后跟,灌木丛和柳树枝条一般萎靡不振,滚滚热浪将她卷回当下。 已经是二十岁了,她不顾父亲劝阻,自己申请离开了苏州,在浙江两年,从籍籍无名变得更加不为人知。 她从来没有大好前程,也不期望什么回报,而如今又回到这里,从前的同事早已成了一月能挑梁一场大戏的当家闺门旦,她两手空空,疲倦又无力。 穿过假山,园林尽处就是昆剧院所在,门前的石狮子依旧那样,廊下的柱子却显得更破败,红漆掉